有人中间艾灸个三五天,却想得到和别人整个三伏的效果,显然并不现实。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,初伏中伏末伏都需要去好好调理,才能达到让人满意的效果。 伏前灸:夯实基础,不可或缺 三伏艾灸,事半功倍,伏前艾灸,不可或缺。 三伏灸要加强效果,最好是有伏前灸,伏前灸的作用很多,调节阴阳,通络活血,相当于中药的“开路方”,可以为随后的三伏灸夯实基础,还可以排毒。 中医角度看,凡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、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产生不良作用的物质都可称为“毒”,瘀血、痰湿、寒气、食积、气郁、上火等。 这些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,会影响五脏的气血运行,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。夏季温度高,湿气重,人体阳盛于外,内里虚弱,脏腑更易被毒素侵袭。 如果不能把体内毒素排出,炎热燥热的天气就会与毒素发生冲撞,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循环代谢,伏前灸必须要抓紧了,切不可三天打鱼,两天晒网。 病邪深藏的人,需要伏前灸 病邪藏的越深,危害越大,如果瘀积到五脏,情况就更严重了,它会影响五脏的阴阳气血,动摇身体健康的根基。 还是一直在说的,阳气不足,脏腑功能需要阳气来保卫,阳气是一种能量,具有温煦、活跃、运行快的特点。 阳气不足时体内物质气化不利,代谢和生理功能就会下降,病邪就趁机而入了,身体出现痰湿、瘀血、囊肿结节等。 这类人往往病邪深藏,最需要完整的三伏灸补充阳气,阳气足则病邪除。 越是顽固的疾病,病邪藏的往往越深。 《扁鹊见蔡桓公》一文中,将病邪的表里说的十分清楚。认为病邪的深浅,由腠理→肌肤→肠胃→骨髓,越往里越难调。 所以很显然,我们不可能一上来就调理最深处的,因为达不到那个条件,身体阳气不足,灸量也不够。必须将身体里的病邪惊扰出来,才能方便调理。 空调病 咳嗽 皮肤病 慢性腹泻 夏季腹泻的病因大多是由于贪凉或饮食不洁,导致寒湿或者湿热内生。脾胃虚弱者更应该保护自己的阳气,应该吃些温热的东西,太过生冷的食物和冷饮要少吃。 宫寒 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、痛经等,总感觉小腹较凉,或者月经后经量少、经色暗。不妨也称夏至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,温一下自己的阳气吧。
-
上一个:初夏养生,养心气,祛心火